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
2024年度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影响下的石窟、摩崖造像、造像碑展开了调查与研究,积极举办学术活动、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科学研究
(一)学术活动
“第三届云冈学论坛:平城佛寺遗址”
2024年11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云冈研究院联合主办举办“第三届云冈学论坛:平城佛寺遗址”,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云冈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国内17家科研机构、文博机构和高校的40余名考古、历史、古建筑等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平城佛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云冈石窟的景观”“北魏洛阳佛寺遗址”三个主题进行发言讨论。伴随着讨论结束,杭侃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发言,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感谢,指出新材料带来新问题、新视野催生新方法、新技术带来新变革,并寄语石窟寺考古将会有崭新的未来!
“云冈研究院专题工作坊系列——因岩结构:云冈第六窟专题座谈会”
2024年3月,云冈研究院与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云冈研究院专题工作坊系列——因岩结构:云冈第六窟专题座谈会”。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知名学者受邀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石窟的营建,石窟的营造思想、石窟的造像和石窟的题材等主题开展热烈的探讨与对话。在云冈学建设发展的当下,云冈学研究院希望能够凝聚各地区、各单位的科研力量,推动国内外学者共同合作,对“云冈模式”的对外传播、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等问题展开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多元与融合:云冈石窟”展览系列活动
2024年5月,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图书馆与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多元与融合:云冈石窟”展览。云冈学研究院主要负责第三单元“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成果展”的展览展示工作。云冈学硕博士生担任展览志愿者进行讲解,并协助举办 “传拓体验及壁画复制活动”“云冈石窟题记书法临摹”活动。
配合展览,云冈研究院与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办了五场“云冈学”讲座。
“四川唐代造像碑调查初探”讲座
2024年3月14日,应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董华锋教授做了题为《四川唐代造像碑调查初探》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董华锋教授首要梳理了造像碑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出现、流行的时间、地域和基本特点,之后围绕四川地区发现的“大同六年”铭造像碑和开元二十九年造像碑两座唐代造像碑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四川地区的唐代造像碑进行了总结。
(二)科研项目
2024年任婧老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地中古时期佛教石窟寺刻经的考古调查与研究》。佛教石窟寺刻经,是指刊刻在佛教石窟(包括摩崖造像龛)中的佛典。印度石窟寺并无刊刻佛典的传统,此乃汉地佛教之创举,是外来宗教及其艺术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课题拟主要运用考古学方法,对汉地中古佛教石窟寺刻经址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就经像关系、石窟寺营建规划、佛典刊刻背景等问题展开探讨,并从宏观层面考察刻经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具体表现。
2024年8月研究院与山西考古研究院联合对高平羊头山石窟进行了考古调查,3月至12月对长治市武乡、沁源、黎城石窟进行了考古调查,3月至10月对山西造像碑进行了调查。
2024年1月至12月,与云冈研究院共同编辑、印制12期云冈学通讯。
(三)学术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发表论文17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篇,权威报刊1篇,较高水平论文7篇,省级期刊论文5篇。论文主要集中于云冈石窟的研究及云冈模式影响下的中小石窟的调查与研究。出版著作2部,主要为山西古建方面的成果。主要论文有:
①张海蛟《云冈第20窟主尊佛左眼珠研究》,《敦煌研究》,2024年第5期。
②侯瑞、于向东《云冈石窟二弟子像与中国佛像组合模式的确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5期。
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云冈学研究院等《山西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8期。
④武夏、冯鹏锦《东魏程哲碑研究》,《形象史学》,2024年秋之卷。
⑤曹彦《云冈石窟第1、2窟内壁面浮雕塔的雕刻年代》,《云冈研究》,2024年第3期。
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云冈学研究院等《山西武乡石窑会石窟、磨里石窟调查简报》,《文物季刊》,2024年第2期。
⑦王炜等《<五台山写真帖>与佛光寺早期图像材料》,《文物季刊》2024年第4期。
⑧秦艳兰《现存山西佛教刻书浅析》,《史志学刊》,2024年第2期。
⑨张海蛟等《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季刊》,2024年第1期。
⑩郝军军《新疆奇台县石城子墓葬的年代与族属》,《文物季刊》,2024年第10期。
⑪程勇、郝军军《明代张光奎墓志疏证》,《文物季刊》,2024年第10期。
⑫杭侃《燕土维宅 风物熙熙——读<大都:元代北京城>》,《北方民族考古》(第16辑),科学出版社,2024年5月。
⑬杭侃《探索千年石窟的开凿历程》,《了不起的敦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6月。
⑭杭侃《石窟与中国文化》,《讲给年轻人的北大人文课》(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⑮武夏《山西武乡良侯店石窟的设计与工匠来源——兼谈云冈石窟的对外影响》,《发现晋东南——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地方风格》,三晋出版社,2024年12月。
⑯武夏《云冈石窟第16-1窟西壁的粟特商队画——丝路旅人 文化使者》,《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3日。
⑰徐晓娜、王炜《寄刊玄石:程哲碑研究的综述与思考》,《收藏家》2024年12期。
著作:
王炜《南禅寺》,三晋出版社,2024年1月。
王炜《佛光寺》,三晋出版社,2024年1月。
二、人才培养
2024年1月至10月由杭侃教授牵头,我院特聘教授李裕群,武夏、任婧、王炜老师参与,同时联合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云冈研究院三位老师共同录制了“多元与融合:云冈石窟”线上精品课程,课程分为棚内录制与外景拍摄两部分,共计十一章内容。
2024年7月25日至8月2日,第六届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在云冈研究院正式展开,共有来自境内外10余所高校的16位学员参加。本届工作坊由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以及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共同举办,采取课程培训、洞窟实习与学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4年9月,云冈学研究院杭侃教授、李裕群教授参加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开学典礼,并受聘为学术委员会成员。
2024年9月至12月秋季学期,杭侃教授为硕博士研究生、石窟文化联合研究院研究生开设课程“佛教考古要籍”;李裕群教授为硕博士研究生、石窟文化联合研究院研究生开设“中国石窟寺考古”课程;任婧老师为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佛像的历史”。
2024年11月29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在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举行。李裕群教授担任开题答辩主席,评议组成员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崔剑锋教授、彭明浩长聘副教授,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任毅敏、陈小三教授,郝军军副教授,答辩秘书为武夏副教授。2022级博士研究生马楠、阴星月、曹彦、张润平依次进行汇报。
三、社会服务
杭侃教授2024年8月2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做《宋初佛教雕版印刷与文化传播》主题讲座。8月3日在“扬州讲坛”主讲《石窟考古与石窟文化》。
李裕群教授2024年4月11日为太原市四普培训班讲授“石窟寺基础知识”。11月20日在太原市博物馆做“太原地区佛教石窟——以天龙山石窟为中心”主题讲座。
王炜副教授于2024年1月参与了腾讯公益基金会主办、长城小站承办的“守护千颜计划”,分别在繁峙县、昔阳县和榆社县成功举办3场活动,负责活动主办方与地方文物部门的对接及联系工作,编写《石窟寺保护工作手册》,并给各地文保员主讲《山西石窟寺》课程。5月19日在忻州博物馆主讲《在山西读懂中国古建筑:忻州篇》。9月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参与了文化探访类节目《传世古建》的拍摄。
武夏副教授于2024年4月27日为吕梁市四普培训班讲授“石窟寺基础知识”;5月9日为忻州市四普培训班讲授“石窟寺基础知识”;11月23日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双创讲授“北魏石窟概览”。
在过去一年里,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社会影响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将通过系列学术活动、科研项目,进一步推进对云冈石窟、北朝石窟及摩崖造像的调查与其蕴含的民族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扩大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的影响,努力建设为国内外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
视频:阴星月
文字:魏馨雨、韩艳梅
图片:马楠、高紫君、王美睿
排版:刘伟铭
一审:李壮壮
二审:武夏、任婧、王炜
三审:邢雅娟、高大伦、陈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