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至3月2日,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度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及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文物保护利用处处长梁军、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谢春玲出席此次会议。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先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立新教授、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研究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薛新明研究员、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炜林教授和王小蒙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参加。山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省市各地文物考古机构代表、考古项目负责人及汇报人、媒体记者和部分院校师生等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文物遗存丰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2024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全力协作,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大课题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和平台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他强调,山西文物资源点多、面广、线长,保护研究利用工作任重道远。未来,进一步推动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提档升级,不断发挥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促进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中的积极作用,是山西考古需要不断前进的方向。山西将在构建“大保护”格局,践行“大考古”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省市各考古机构须集思广益,扎实推进全省考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讲话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对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暨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是我省考古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凝结了全省考古同仁寒来暑往的辛勤付出和无限期许,也是沟通全省考古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旨在通过交流互鉴,深化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田野考古队伍的发掘研究阐释水平,推动我省考古人才、团队、平台、学科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回顾2024年考古工作,惊喜连连,收获满满,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我们将携手各省市考古科研院所,有序推进单位建设,在更好地服务基本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地下文物,深入对接国家文化战略,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中,携手并进,共创佳绩,为山西考古事业的繁荣发展凝聚更多的力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范文谦致辞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小三在致辞中表示,2023以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进一步深化,联合成立了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实现全员互聘、资源共享,开拓了山西考古的新模式。同时,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也在积极推进考古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大同吉家庄遗址多年的田野工作就是一个重要实践,进行了很多精细化多元化的研究。此外通过大量硬件的提升改造,制定了学科规划,力争补齐学科短板,使我们在提振山西考古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小三致辞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主持“2024年度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山西省考古学会秘书长、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高振华主持“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两天的时间里,22个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现场汇报。
在“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上
由与会领导、特邀专家
特邀嘉宾、媒体记者
山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和监事
共同组成评委组
最终评选出
6项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入选项目
(按时代排序)
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晋中市昔阳县钟村夏商墓地
吕梁市孝义市西关东周及两汉墓地
大同市平城区文瀛南路北魏墓地
长治市潞州区陈村宋金墓地
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入围项目
(按时代排序)
临汾市大宁县道教新石器时代遗址
忻州市保德县下川坪新石器时代遗址
运城市芮城县坡头新石器时代遗址
运城市平陆县蒿店夏时期遗址
忻州市忻府区尹村夏商遗址
太原市阳曲县北塔地金元墓地
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入选项目
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紧邻沁河东岸的高台地上。2020-2023年对遗址本体进行了全面钻探和局部解剖,确认遗址在庙二晚期(距今4300年左右)即规划了内中外三重环壕。本年度共发现灰坑23个、墓葬1座、灰沟2条、陶窑9座,出土石器、骨器、蚌饰等小件及复原陶器134件,可以辨认器形的口沿等标本200余件。八里坪遗址所处的沁河中游地区是沟通东西、连接北方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围绕遗址及沁河流域的考古工作,实证了中原核心区和周边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周边区域人群迁徙或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促成中原核心区的崛起并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吉家庄村东南,北距吉家庄乡政府所在地约100米。吉家庄遗址2024年发掘区位于2019年山西大学发掘区以西130米,2020-2022年山西大学发掘区以北230米,2023年山西大学发掘区东西两侧。共清理遗迹212处,其中灰坑192座,墓葬9座,房址6座,窑址2座,灶址3座。本次发掘出土小件1600余件,其中以各类石制品、骨(蚌)制品为主,另包含少量陶器、玉器等。本年度的发掘,揭示出吉家庄遗址存在仰韶晚期和龙山晚期两个阶段的遗存,收获一批基础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桑干河流域文化谱系构建和区域互动关系的探索,完善地区古代环境与生业、聚落与社会的相关研究。遗址揭示出的墓葬、房址、窑址、灰坑等遗迹对于探讨吉家庄聚落布局有重要意义。
晋中市昔阳县钟村夏商墓地
钟村夏商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区服务中心钟村社区,东依太行山支脉蒙山,西临海河流域子牙河支流松溪河,地势为东高西低的丘陵台地,2024年5月至今,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晋中市博物馆、昔阳县文物所联合对墓地开展了系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共发掘清理墓葬13座,其中夏商之际墓葬5座,战国墓葬8座,夏商之际墓葬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钟村墓地发现的墓葬是目前夏商之际单体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墓葬,表明该地点是一处受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影响,而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中心。该墓地的发现,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构建了夏商文明研究的新格局。
吕梁市孝义市西关东周及两汉墓地
孝义西关村墓地位于孝义市东部,中阳楼街道西关村北,南距汾河支流文峪河的支流孝河约1公里,地处吕梁山东麓山前冲积平原区。2023年11月-2024年7月,共发掘春秋晚期至东汉初年墓葬共计300座,出土铜陶玉器等2700余件。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墓葬共148座,为土坑竖穴墓。出土组合为鬲盆罐、鬲豆罐、鬲豆壶以及鼎豆壶或加盘、匜等。西汉至东汉初年墓葬共152座,为带竖井式墓道的土洞墓。葬具多为一棺一椁或单棺,人骨保存较好,墓主人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孝义西关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晋文化和三晋文化的北进与发展变化及人群、社会与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
大同市平城区文瀛南路北魏墓地
2024年4-11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恒安街与文瀛南路交汇口西南发掘了164座墓葬,其中北魏时期墓葬120座。共有砖室墓59座,土洞墓61座。砖构多室墓3座,单室墓56座,土洞墓有方室墓、刀把型偏室墓、梯形墓室等,共计出土北魏时期文物587件(套)。该处墓地的发掘反映了平城地区太和年间迁洛前后北魏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变化,也见证了北魏王朝在平城的最后辉煌,意义重大。
长治市潞州区陈村宋金墓地
2024年7月-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对长治市潞州区陈村西北部勘探发现的一墓地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共计清理墓葬9座,均为宋金时期。9座墓葬中仿木结构壁画墓4座(M1-M4),仿木结构砖雕墓1座(M6),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2座(M5、M8),土洞墓2座(M7、M9),出土瓷器、陶器、铜饰、铜钱等器物51套(68件)。该批墓葬应为一家族墓地,整体排列有序,其中6座砖室墓结构保存完好,题材丰富,随葬器物精美,且三座有明确纪年,这为进一步认识晋东南宋金时期丧葬习俗、家族变迁和建筑艺术等补充了实物资料。
2024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山西考古新发现
网络投票活动圆满结束
由山西省考古学会
山西晚报社联合举办的
“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
公众网络投票活动
从2025年2月25日开始
到2025年3月1日18:00结束
根据公众票选数量
推出2024年度6项
“最受公众关注的山西考古新发现”
晋中市昔阳县钟村夏商墓地
临汾市大宁县道教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同市左云县古城西汉墓地
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
运城市闻喜县邱家庄东周墓群
运城市垣曲县北白鹅周代墓地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张光辉
终审 | 刘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