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管,山西博物院主办,云冈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协办的《文物季刊》2023年第2期出版,并与广大读者见面。本期目录及摘要如下:
01 考古发现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 1033 号墓发掘报告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临汾市文物局 翼城县文物旅游局
摘要:大河口墓地M1033,是一座东西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椁下有两根垫木,墓底中部有一腰坑,坑内殉兽一只。墓主头向西,仰身直肢,女性,年龄为31-34岁。随葬品共计93件组430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石器、蚌贝器等。其中青铜礼器有鼎1、簋1件,陶器共11件,玉石器和蚌贝器数量较多。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早段。墓主为一霸国中等贵族夫人。
山东淄博临淄区披甲西北墓地考古发掘报告
作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临淄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为配合沾临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当地文物部门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对临淄区披甲西北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推测该墓地有西汉延续至清代的古代墓葬300座以上,墓葬分布并不密集,几无打破关系,已清理了62座墓葬。该墓地的发掘丰富了临淄地区不同时期墓葬遗存材料,也为研究当地墓葬分期、葬式葬俗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山西临猗宋代砖雕壁画墓清理简报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运城市考古队 临猗县文物保护中心
摘要:2016年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当地文物部门对临猗县孙吉镇天兴村的两座宋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葬均为仿木构砖室墓,结构完整,墓室中砖雕、彩绘、题诗等内容丰富,M1墓门西侧有墨书“熙宁八年”(1075年)的明确纪年。这两座墓的发现为研究晋南地区宋代墓葬文化、民俗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山西屯留石窟及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作者: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
摘要:2021年1月和6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市屯留县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和广泉寺石窟进行了调查。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共有三龛,均坐南朝北,由西向东依次编为第1至3龛,其中第2龛正上方有大魏延昌二年(513年)纪年题记。广泉寺石窟共有一窟,坐东朝西,窟内三壁开三龛,四壁遍刻千佛。根据洞窟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该窟可能开凿于东魏。这两处摩崖造像及石窟的发现为完善晋东南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的年代序列和研究当地佛教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02 考古与文物研究
晚期遗迹出土早期遗物的现象及其分析
作者:田伟
摘要:田野考古实践中,经常遇到晚期遗迹出土早期遗物的现象。如处理不当,将会丢失大量有益信息。通过精细发掘,现场甄别遗迹的堆积结构,可以判断晚期遗迹中早期遗物的形成原因,为后续聚落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打好基础。在室内整理工作中,可将晚期遗迹中的早期遗物挑选出来,并以原生单位为基础,衍生出虚拟单位,从而充分利用田野考古发掘所获的各类遗物。
东下冯文化四期晚段探析——兼论夏、商与唐之关系
作者:杨昱浩 井中伟
摘要:本文在确认东下冯文化为独立考古学文化的前提下,将东下冯文化第四期遗存分为早晚两段,晚段时下七垣文化强势介入晋南,并在此后形成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在此基础上梳理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的关系,认为中原夏商王朝先后经略晋西南地区时对待土著唐人的策略有别。夏王朝以结盟合作为主,而商王朝则采用了武力殖民的方式。夏商王朝向晋西南扩张的主要动机,应与攫取当地的盐、铜资源有关。
厍狄回洛墓木椁复原的再探讨
作者:李思洋 安瑞军 何乐君
摘要: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的木构屋形椁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相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本文以新进行的木椁构件三维扫描工作为契机,关注了此前未有明确认知的部分构件的形态特点,并基于此,以全面梳理木椁披露资料所得的构件类型、形制、尺寸信息为主要凭借,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与同时期建筑形象资料,展开了关于木椁檐下形制、屋架结构等方面的新探讨。本文的复原推想从构件本身出发,试以各类构件之间形制关系与尺度关系的自洽为基本复原原则,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了已有复原方案未作探讨的重要木椁构件和未充分利用的构件尺度信息,期待为厍狄回洛墓木椁研究以至魏晋南北朝晚期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笏头带·傅大士·五生盆——名物丛考三则
作者:廉萍
摘要:宋代两府高官所佩笏头金带,又称毬路带、毬纹带,含义与形制歧说纷出,本文根据宋人文献记载、福州茶园山端平二年墓出土木仿真带銙与鱼袋等实物,参照《文苑图》等图像资料,厘清了“四方五团”“瑞草地球路文方团胯带”等概念,认为上圆下方的笏头状金带銙,正是“笏头带”得名之源。宋赵仲諲墓出土玉带䤩尾上的人物雕像,身份一向未有定论,本文根据“道冠儒履佛袈裟”的服饰特点及所持门槌,确定为南朝梁代傅翕傅大士。《瑶台步月图》中左二女子
所捧之物,众说纷纭,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图像特点,确定为七夕节物“五生盆”。
云冈石窟山顶清代墓地明堂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吴娇
摘要:2021年5月,云冈石窟窟区以东的山顶发现了暴露在外、直径约50厘米的洞口,遂对此进行了清理,出土各类器物近百件。根据遗存形制及坑内出土遗物,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遗存为清代墓地明堂。明堂采用独特的叠涩内收的结构,其内遗物基本按明代《三元总录》“砌明堂口诀”放置。该遗存的发现不仅为了解山西地区金元以来墓地明堂形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而且丰富了明清时期周边地区墓地明堂的结构类型。
03 文物科技研究
和龙大洞遗址黑曜岩石片的功能研究
作者:李尧 陈虹 宁钰欣 徐廷
摘要:基于实验数据,本研究对和龙大洞遗址39件黑曜岩石片开展了微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石片得到史前人类使用;石片的使用动作以刮削、切割为主,加工对象主要为木材。考虑到大洞遗址的雕刻器、端刮器、石叶和细石叶产品需装柄使用,本文推测多数石片用于木材加工的现象与石器装柄行为相关。
04 译文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不同清晰度
作者:[美 ]李润权著 陈淳 译
摘要:历史学和考古学经常在不同清晰度的层次上运作。采用考古学手段来解决历史问题,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充其量也是困难的。历史年表要求精确的日期,而考古学年表只能提供一个年代框架。尽管近年来放射性碳断代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但它对确定历史年表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放射性碳断代专家与考古学家之间建立了一种紧密的伙伴关系,并得到一个关于夏商周三代的高精度放射性碳年表。这个新的考古学绝对年表为研究早期社会政治与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带来了革命性的思考。
05 书评
商族来源的生物考古学探索——侯亮亮《殷土芒芒:先商文化人群的生业及
迁移活动研究》读后
作者:陈雍
摘要:本文将鹤壁刘庄先商文化墓地及磁县南城先商文化墓的多种稳定同位素研究与已有的考古学研究进行整合,认为鹤壁刘庄墓地中地位较高的那部分人,来自山西的可能性很大;河北磁县南城墓地的一部分人,可能与鹤壁刘庄墓地人群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