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的漫漫征程中,李济奖学金一直以来都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它激励着无数怀揣考古梦想的青年学子奋勇前行。就在近日,我院文物全科生团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公众组入围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个人的高度肯定,更是我院在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承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见证。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精彩故事,探寻这份荣誉背后的奋斗与坚持。
一、荣誉时刻,喜讯传来
李济,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济奖学金,旨在表彰在考古学及相关领域表现出色、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此次评选,经过层层筛选,竞争激烈,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优秀学子纷纷参与角逐。我院文物全科生团队成功入围,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当得知获奖的那一刻,同学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深知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是无数个日夜努力奋斗的结果。老师们也为同学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不仅是同学们个人的荣耀,更是学院教育成果的有力见证。学院领导第一时间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未来的考古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二、公众考古,文化传承之光
近三年,文物全科学生在田野考古实习、文物保护修复实习、博物馆实习、假期实践、“四普”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提高公众对考古事业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力图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点亮文化传承的熠熠火光。
在寒暑假期间,同学们返回家乡,投身基层文物工作。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偏远村落,巡查古迹、排查消防隐患,还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提升大众文保意识;参与“四普”时,他们主动向周边民众科普文物普查意义与考古知识,参与制作宣传资料,部分同学事迹还被当地媒体报道。参与专业大实习时,他们有的在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考古知识、展示发掘工具,有的在博物馆内参与专题讲座策划、展览布展、社教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文物的深厚底蕴,有的则借助公众号分享实习动态,拉近文保工作与公众的距离。
此外,新华社等众多新闻媒体聚焦山西大学文物全科生,对其事迹进行报道,新华社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27万。这些报道让更多人认识到考古学的价值,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在三晋大地乃至更广阔的天地,奏响了文化传承的激昂乐章 。
三、逐梦之路,携手共进展锋芒
申请此次李济奖学金是在王小娟老师的指导下,由2022级暴亚玲、李好、李静怡、2023级梁青、2024级宋怡然、曾金熙五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申报书的撰写、附件材料的收集以及最后的总结申报。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王小娟老师尽心尽力,团队成员们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准备申请材料,为了一个数据、一句话、一张图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不负所望,成功获得了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公众组入围奖。
四、展望未来,矢志不渝砥砺行
此次获得李济奖学金入围奖,对于我院文物全科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它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前进的激励。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表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他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考古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田野考古实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同时,他们也将继续投身于公众考古事业,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考古学。
学院也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物全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信在学院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我院文物全科专业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基层考古人才,为中国考古基层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考古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文字|暴亚玲
图片|文物全科生全体
编辑|高璐晔
一审|刘小芳
二审|王小娟
三审|高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