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转载】​为基层文保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3-09-08

image.png

山西首批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学生在基层实习    受访者供图

在山西省交城县阳渠村的永福寺,殿内随梁板上有光绪十二年墨书:“日后如若解架大修必照原样。”

虽然已经返校开学,但山西大学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学生武思宜仍然忘不掉暑假实习时,跟随交城县文物局检查永福寺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那是当时‘文物工作者’的古建筑修缮准则。”武思宜说。

作为2022年山西招收的首批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学生中的一员,19岁的武思宜回想着毕业后她也将守护的永福寺,深感重任在身。

山西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人才的培养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根据计划,山西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免费培养模式,委托山西大学用5年时间为全省基层文保单位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

2022年,该专业招收了首批112名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免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实习费和生活补助由省财政担负,列入培养院校年度预算。毕业后,他们直接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定向就业,以解决基层文保人才缺失的问题。

今年暑假,不少学满一年的该专业学生自发回到当地,在基层磨炼专业技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在各自实习单位参与了摸清本地文物资源、协助信息整理、检查文保单位状况、开展社会宣讲等工作。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也在实践中了解了未来工作的内容,为以后3年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文化和旅游局实习的李雯琪“上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全区108处文保单位的归属情况。整理中,她惊讶于太原文脉之厚重,遗憾过去竟然从未留意那些内涵丰厚的古建筑。在实习之余,她骑着自行车按着名单寻访,欣赏文殊寺大殿中的壁画,观赏别具一格的古民居……

“这些文保单位的故事和价值,需要文物工作者整理出来、传播出去。”李雯琪在实习期间,也负责了牛驼寨庙碉遗址的讲解工作。她仔细查阅相关历史,精心编写讲解词。讲解中,参观者动容的表情,让她愈发坚定了要为更多人讲述当地文物故事的决心。

山西省文物局还会同省教育厅、山西大学,专门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案,在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的4年培养中,两年半用于理论学习,一年半侧重于实践教学。在此次暑期实习中,学生们知道了如何让专业和基层工作相结合。在长治市屯留区文化和旅游局实习的暴亚玲研读了屯留区第二中学运动场考古发掘项目报告,完整、专业的报告让她从中收获颇多,但也会碰到一些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下学期就会学到相关课程了,很期待学习之后再研读项目报告,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暴亚玲表示。

贾博杨的家乡运城市盐湖区文物众多,在当地文化和旅游局实习期间,他参与了古建筑修缮施工、文物周边环境治理、文物认养情况调研等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他深深感到,学校的课程为他们建立起专业的文物知识体系,而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还需要自己去主动学习。

山西是文物大省,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保护任务繁重。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热忱,对低级别和无定级文物保护状况的担忧。

在武思宜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永福寺内地藏殿地面有积水,广生院西南角有瓦片掉落”等古建筑的情况,这是她跟随当地文保所排查汛期文物隐患时观察到的状况。在晋中市昔阳县文物所实习的李融奇参加了考古学相关的社会宣讲活动。在参与了几场联合本地学校举办的讲座和展览后,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博物馆和古建筑,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李融奇写下了“不忘初心返故乡,无悔追梦正当时”的誓言。暑期实习中,这群“小同事”充满干劲的表现让实习单位称赞。文物全科学生们愿意毕业后回报桑梓,基层文保单位也期盼着他们学成归来。

今年6月,山西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记者了解到,今年,山西将继续实施该专业的定向培养招生工作,计划招生130人,定向招生的区域为全省81个县(市、区)。山西5年培养出的这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将为山西省未来30年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cSBzzctgPlS8uX31wmU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