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寻根华夏,溯源文明——记2023级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课程实习
2024-04-25

一年之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晋霸春秋的策源地——临汾,大河之东,华夏文明的摇篮——运城,中华文明源头的新高地——三门峡,它们呼唤着我们的足迹。自4月13日清晨起,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文物全科本科生在郭梦雨、任婧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为期两天令人心驰神往的实习之旅。

第一站——临汾市博物馆

在第一天上午,我们深入参观了临汾市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的设计造型为日月相抱,设计理念源自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临汾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从“远古足迹”到“最早中国”,从“晋霸春秋”到“千秋平阳”,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远古足迹”专题中,我们了解到旧石器时代的“丁村文化”和“柿子滩文化”。之后,同学们又着重了解了以“枣园文化”为代表的临汾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最早中国”专题中,我们学习了解了以“陶寺遗址”为主的尧都平阳最早中国的历史:首创四合院式的宫殿形制,围绕宫殿区的防御环壕乃至城墙的修建,以土鼓、特磬、铜铃为代表的礼乐器的出现,以一排玉钺为代表的仪仗用具,农时节气的发明,汉字的使用,天下之中观念的发明,让我们感受到陶寺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在“晋霸春秋”专题,展示晋与三晋波澜壮阔的文化风貌。四是“千秋平阳”专题,勾勒自秦汉至清代文明进程之大线索,展示平阳冶铁的滥觞、兴盛、发展的辉煌,演绎平阳戏曲之乡的历史传承,平阳木版年画的特色文化。这些精彩的展览勾勒出了临汾文化的绚丽画卷,我们置身于临汾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城市,沉浸在历史的光辉中。

3d2b16211bc046c5af53ac58cec1358d.png

第二站——运城博物馆

在第一天下午,我们踏入了运城博物馆,探寻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馆体建筑布局取“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寓意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基本陈列以《大河之东》为主题,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杰人灵、土木华章、条山风云6个历史专题展组成,是黄河文化在运城的地域表达。

此次专业课程实习,同学们深入了解“华夏之源”,目前发现的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垣曲古城东关遗址、芮城东庄遗址、夏县西阴村遗址、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夏县东下冯遗址等为代表。西阴彩陶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的时代特征,感受到了李济先生曾命名的“西阴纹”弯角状彩陶纹饰的独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陶斝、三里桥类型的陶鬲折射出来龙山时代独有的文化风貌,清凉寺史前墓地展露了这一地区较早出现的文明曙光。在运城这座城市,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脉络依然延续,历史韵味与时代活力并存。

ac288083214c4773b5d6a86c9f4704d7.png

40c33f4def2b4f3ab8e8ddccf77f0454.png

第三站——三门峡市博物馆

在第二天上午,我们踏上了三门峡市博物馆的征程。人文初启,仰韶村、庙底沟、北阳平,初步奠定了华夏文明摇篮的核心地位,行走在博物馆,我们仿佛置身于史前时期,踏上寻古探秘、文明探源的征途。象牙化石、鸵鸟蛋化石、尤因塔兽头骨化石,乌龟化石让我们感受到早在人类出现以前,三门峡就有许多古生物存在。文明先声之新石器时代,三门峡古文化遗址密集分布于河流两岸和河谷阶地,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清晰,文化序列一脉相承。一件件石磨盘、石磨棒、锯齿石镰、红陶葫芦瓶、月牙纹彩陶罐、陶鼎、小口尖底瓶、网格纹彩陶钵……此外,同学们还领略了“华夏之花”的魅力,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数量最多,以红底黑彩居多,白底彩陶较少。纹饰多施于陶器的口、腹部,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连续的带状花纹,植物花瓣纹是其典型代表。在三门峡市博物馆的参观,同学们进一步与新石器时代考古对话。

第四站——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

在第二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这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努力建设。行走在庙底沟博物馆,我们见证庙底沟文化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领略“花开中国”的文化魅力。无论是史前彩陶的起源——老官台文化,音乐史上的奇迹——贾湖骨笛,底董遗址发现的“中华第一夯”,城烟遗址发掘现场全景的复原,还是镇馆之宝——红陶钵、弧线三角纹彩陶盆、月牙纹彩陶罐,最早的城市雏形——杨官寨遗址聚落,具有都邑性质的聚落——西坡遗址,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庙底沟文化——早期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结语

白驹过隙,两天的博物馆之旅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仅只是观光旅游,更是与文物相遇,与先民交流,与浩瀚历史对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应只拘泥于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注重亲身体验,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悟文物考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使我们在考古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书写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文字来源:考古学(文物全科)2301班   苗树阳

文字编辑:博古传媒中心 崔荟洁

一审:郭梦雨

二审:刘小芳

三审: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