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文物季刊》2023年第1期即将出版
2023-03-20


阳春3月,由山西省文物局主管,山西博物院主办,云冈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协办的《文物季刊》2023年第1期即将出版,并与广大读者见面。本期目录及摘要如下:


67caaf386264448ebd50702ec9d25299.png


01 考古发现


山西高平李家庄冶铁遗址的调查

作者: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摘要:李家庄冶铁遗址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李家庄村东,总面积近 24 万平方米。遗址密布坩埚碎片、炉渣、炉灰和少量铁块等冶铁废弃物堆积,最厚处达 7 米。坩锅数量丰富,与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洛阳吉利东汉墓出土坩锅相似。采集的陶豆、绳纹陶片等具有东周两汉的特征。遗址时代约为东周两汉时期。李家庄冶铁遗址是晋东南地区冶金考古的重要发现,也为探讨晋东南地区东周铁器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山西朔州后寨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朔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服务中心朔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摘要: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 2 公里的山前黄土台地上,地处北方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地带。2019 年至 2020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 400 余座,其中秦汉墓葬共 73 座,墓葬时代主要集中在西汉早期和西汉晚期,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与上世纪 80 年代平朔考古队在七里河北岸发掘的同时期墓葬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应与平朔秦汉墓群同为秦汉马邑城附属的墓葬区,为丰富朔州地区秦汉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山西襄垣付村金代砖雕壁画墓发掘简报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摘要:2018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襄垣县付村清理了一座金大定十七年(1177 年)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出土器物 21 件。该墓葬仿木结构砖雕精美,墓室壁画内容为晋东南地区宋金时期流行的二十四孝图,保存较好。此座墓葬的发掘,对同时期、同类型墓葬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山西交口刘家庄明代宋氏家族墓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交口县文物旅游局

摘要:2020 年 6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吕梁市交口县刘家庄发现的两座石室墓进行了发掘。两座墓葬结构特殊、营建考究,尤其是两座纪年墓幢在以往考古工作中发现较少。此次发掘为我们侧面了解明代老人制度以及修谱传统补充了新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山西地区明代民间葬俗提供了重要线索。


02 考古与文物研究


大河口墓地所出顶盘铜人探析

作者:陈民镇

摘要: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 M1 与 M1017 分别出土有一件顶盘铜人,关于铜人的身份与功用,学界尚有分歧。顶盘铜人不是实用器,它们既非灯具,亦非卣盖置架。两件顶盘铜人各自与同墓出土的青铜盘形成呼应,据霸伯盘铭文,M1017 : 20 铜人正如晋侯铜人,表现的是淮夷战俘,或即淮夷之君厌师。该器需要联系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以人物为器足的现象,铜人顶盘应非实际情形的写照,而是含有压制、羞辱异族俘虏的寓意。M1 : 271-4 铜人并非出自淮夷,可能是墓主人的近臣或侍从,也有可能是异族俘虏。


垣曲北白鹅墓地族属及有关问题

作者:黄锦前

摘要:北白鹅墓地出土铜器铭文的匽与文献记载的南北二燕皆无涉。匽系位于今垣曲一带的国族,姞姓,在畿内有采邑,北白鹅墓地系匽国贵族墓地。夺簋的夺厉王时在王朝任要职,其后人中义父及匽仲皆于王朝世袭卿士。太保匽仲与周原出土的中义父诸器的中义父同系华族之人,中氏,春秋早期在王朝任太保,死后归葬故国。东周兵器铭文中的“匽氏”或即其后裔,系以地为氏。匽国在晋西南一带至迟自西周中期延续到春秋时期,两周之世,匽之实力不容小觑。传世与近出匽伯鼎、匽太子鬲、匽子、燕伯圣匜、匽公匜等皆系匽而非北燕之器。匽与虢邻近,互有婚姻往来。北白鹅墓地所出虢季(子白)诸器的虢季(子白)与虢季子白盘的虢季子白系同人,盘之年代亦应系春秋初年。《诗·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的“燕”应即“匽”,所谓“燕师所完”,即匽国民众为韩侯营建都邑,与文献及金文所载召伯为申伯营谢邑等事相若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立碑时间发微

作者:郝军军

摘要:《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是研究云冈石窟的重要文献,原石碑早已不存,碑文幸存于清人传抄的《永乐大典》天字韵《顺天府》条引《析津志》文中。碑文为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写,但这并不是立碑时间。从碑文中避金世宗及“寿昌”讳,以及出现了“经武将军”这一武散官名称,可以判断立碑时间在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 年)三月改名完颜雍至明昌初年之间。


山西境内黑龙庙之黑龙神来源考

作者:张长海

摘要:从碛口《重修黑龙庙记》中关于黑龙起源说起,进而论证黑龙神起源于宁夏的固原一带,其神职功能由自然神的崇拜和神巫到兴云致雨的转变,随着祭祀黑龙神族群的迁徙把黑龙神带到了陕北和山西境内,黑龙神信仰也就扎根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祈求风调雨顺,民无水旱之弊,同时也体现了晋西北地方社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新见北魏元泰墓志的士族化书写

作者:刘军

摘要:洛阳新出北魏元泰墓志形制规整、刻工精湛,堪称魏碑经典,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志主元泰,正史有传,他出身拓跋皇宗,贵为皇孙王子,在士族阀阅序列中居于“膏腴”等级的最上层,享有庶姓臣僚无法企及的超品乡品。关于其仕宦履历,墓志记载较史书更详,可补其缺漏。联系当时的仕进制度,可以准确定位其身份等级。皇族是北魏洛阳时代士族化运动的主力,是引领社会时尚风潮的先锋,自然成为改革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结合北朝门阀社会特定的历史语境,方能揭示墓志士族化书写的时代内涵。


03 文物科技研究


晋公盘的铸造工艺分析

作者:丁忠明苏荣誉

摘要:晋公盘是一件失去考古背景的春秋中期的晋国珍奇青铜器,具有双附耳,三人形足,内底有五类共十九只可旋转的圆雕动物附件,其中鸟喙能启闭,鳖头上半部能伸缩。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ray CT)分析盘的内部结构,揭示出圆雕动物内的立柱结构分两种,动物体内均设有对应的卯与之配合,构成间隙连接;据 CT 图像,可以判断人形足与盘体铸焊,附耳铸接,而立柱铸焊连接。这一研究揭示了高级贵族对以特殊工艺铸造玩好器具的偏爱,并在结构和形式及工艺技术上均有所创新。将晋公盘与子仲姜盘的铸造工艺进行比较,不仅反映出二者在设计、制作中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春秋中期铸造技术发生的重要变革。


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中残留物的初步分析

作者:丁莉杨琴吴娜曹俊杨及耘

摘要:为了解山西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 M4︰8 中残留物的成分及铜盒可能的使用功能,利用 X- 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四甲基氢氧化铵 - 热裂解 - 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铜盒中残留物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物的主要无机成分为朱砂及重金石,有机成分为含有脂肪酸和多酚类物质的植物残留。根据铜盒的出土情况,对残留物和铜盒的功能进行了分类讨论。若朱砂和植物残留物均原存放于铜盒中,则笔者提出了残留物为药品的可能。若朱砂和植物残留物来源于埋藏环境,则与铜盒的功能无关。


04 博物馆研究


考古博物馆内涵解析与发展定位探讨

作者:贺存定陈雨倩

摘要:考古博物馆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兴起的古物陈列室,并随着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而初具形态。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开始大力筹建考古博物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洲考古博物馆的崛起之路,但相关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概念内涵解析认为,中国现代考古博物馆主要由专业考古发掘研究机构建设和运营,以考古学理论方法为工作指导,收藏展示考古调查、发掘出土文物及考古工作内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具有鲜明的考古学科属性和价值导向。考古博物馆未来发展可定位为考古成果收藏保护的专题博物馆,考古学科研究教育的专业博物馆,考古工作宣传普及的行业博物馆,与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及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相区别,走错位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