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日至11月8日,应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著名考古学家杨泓先生莅临本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杨泓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美术考古和中国古代兵器考古,出版有《中国古兵器论丛》、《文明的轨迹——从考古发掘看中国文明的演进》、《美术考古半世纪》、《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逝去的风韵》、《束禾集》等多部学术著作,并先后参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和《考古精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四十年纪念》等著作,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
本次系列讲座共分四讲,主要讲授了考古论文的写作和研究方法、石窟寺考古、美术考古等内容。讲座采取了线下与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在线听众数量众多,影响广泛。
在第一讲《漫话考古论文的撰著问题》中,杨先生从自身的研究经历与经验出发,介绍了写作考古学论文的要点,并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论述。
第二讲为《从穹庐到殿堂:漫谈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变迁》,杨先生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引子,分析了现有考古发现中的穹庐形制,推测了穹庐对于云冈部分窟顶形制的影响。随后,具体探讨了云冈石窟的形制变化,并由此谈及当时社会思潮的转变。
在第三讲《考古发现所见佛教艺术中国化》中,先生首先回顾了佛教的传播路径与时间。接着以考古发现为基础,从塔、佛殿、造像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阐释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讲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寺的发展和演变》,在这一讲中先生首先讲述了印度石窟的发展脉络与形制特征,特别解释了印度支提窟与毗诃罗窟两种窟形的具体形制与面貌。其次,以时间、空间为脉络,梳理了石窟在我国的发展路线与演变特征,并对石窟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
杨泓先生的系列讲座使同学们对佛教考古与美术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大家对佛教考古有了整体的认识与理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讲座内容提出了问题,先生一一给予详尽的回答,并鼓励大家继续探索。
先生为山大师生带来的这场系列讲座,论证严谨,实例丰富,内容广博,语言生动,不仅对现有的石窟寺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妙的阐释与论述,使在场听众获益匪浅,更体现了前辈学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为大家树立了今后学习与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