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子为考研日夜奋战,在考场上奋笔疾书。踏上研途,便只顾风雨兼程。阳光下的录取通知书,传来了他们上岸的消息。让我们走进学院考研学子的考研征途,聆听他们的故事,共享他们的喜悦。
今天,我们将分享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赵晓瑾同学的考研故事,了解她关于成功上岸山东大学的坚持与奋斗。
把握关键信息,结合自身实力进行选择
赵晓瑾同学在采访中提到,在选择考研院校时,她搜集了各个院校、专业的信息,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细致考量,才做出了最终选择。
一是从官网搜集的资料,例如研招网、学校官网等,了解各院校考古学录取分数线、报录比、导师方向等信息;二是咨询学长同学,吸取她们的考研经验,了解一些院校的考试难度等信息;三是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和各院校考研真题(如题型题量、侧重点等),来选择自己能够冲击的院校。
赵晓瑾同学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所报考的学校有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在后续的备考中有目标有方向,有条不紊、一步一脚印地进行复习。
获取有效资料,夯实基础知识
赵晓瑾同学在分享具体复习过程时,分享了自己面对考研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专业课知识掌握相对薄弱时的解决方法。她提到,虽然文博与考古是相近专业,但是在课程设置上,文博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少,对知识掌握的掌握程度相对薄弱。面对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考古学知识,会在理解和背诵上付出更多的精力。
对此,她将专业课按时期分开,在备考前期阅读了部分专业书,尽可能夯实基础;背诵时以思维导图形式加强逻辑,对于城址、墓葬等部分则选择边背边画,结合图片加深记忆的方法;在后期持续背诵,并定期进行模拟输出。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高效规划时间,妙用学习技巧
赵晓瑾同学的课程实习是在大三上学期,与考研备考、准备论文开题重合。她表示,面对各类学习任务可能会比较手忙脚乱,需要学会选择优先级,即“考研>毕业论文>课程”。可以和导师沟通协调论文时间,同时要学会制定日常时间规划表,安排好每天的时间。
备考期间,赵同学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20分到图书馆进行复习,分时间段学习政治、英语、专业课。在学习技巧方面,她强调要学会利用零碎时间,例如去图书馆路上背单词、午休前刷政治选择题。政治可以选择题海战术,在小程序上将选择题基本都过一遍,错题可以多做几次;英语则主抓阅读和作文,阅读方面采用精读真题,看网课学习阅读的方法,多刷真题;而作文方面,可以融合各英语考研老师的作文风格,形成一套自己的模板;专业课采用滚车轮背书法,反复循环记忆,加深知识点印象。只有将各部分知识都牢牢掌握,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
积极调整心态,适当放松休息
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很多同学都会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赵晓瑾同学表示备考期间有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备考时如果出现情绪不好或者身体太累时,可以短期休息。在备考时平均半个月休一天,保证充足睡眠,恢复精力才能更好的前进;其次可以采用交替学习法,如果专业课背得太痛苦,可以选择刷政治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惫;在每天学习结束可以复盘一天的学习内容,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抓住复试,轻松通过最后一关
在通过初试后,赵晓瑾同学也并未松懈,而是抓紧时间为最后的复试作准备。在初试的基础上,又整理了近五年的十大考古发现、文明起源等资料、科技考古和文保方面的一些最新论文等;复试会有英语口语考察内容,为此准备了30个英语问题以作练习;最后又进行模拟面试两次,并且求助同学帮助模拟整体面试流程并复盘现场表现,有效克服了正式面试时的紧张情绪。
最后,赵晓瑾同学对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建议到“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在备考期间一定会遇到无数想放弃的时刻,这很正常,请再坚持一下,看看路的远方。”考研,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对意志和信念的不断磨砺,真正重要的是在这段旅程中的坚持与自律,以及面对挑战时那份无畏的勇气。愿每一位考研人在这场逐梦之旅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文字|陈 晓
图片|赵晓瑾
编辑|郭秉宗
一审|徐小婷
二审|李壮壮
三审|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