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研学实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学实习
考古实习|古韵寻微处,斗栱绘妙章——2022级文物全科班古建实习队收获(五)
2025-04-09

2025年4月2日,《文物建筑调查与测绘实习》之古建筑测绘圆满结束。本周,实习重点仍聚焦于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柱头铺作,涵盖构件图绘制、整体透视图绘制以及斗栱平立剖面的 CAD 绘制任务。

在上周,经过了一系列理论学习活动,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光寺东大殿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演变,以及斗栱在整个建筑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针对 CAD 制图软件,进行了从基础操作到高级技巧的系统培训。

58646031777a433822aa972ed860ec6.jpg

68b0102931a4d5af20c80a2defc31f2.jpg

bd6df8cc25234c8e4384cf0d4a6de70.jpg

斗栱模型的构件图绘制工作中,同学们化身为古代建筑工匠的“复刻者”。手持测量工具,细致入微地测量每一朵斗栱的单个构件,绘制整体透视图时,同学们更是充分调动空间想象力,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斗栱的空间形态。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反复修改线条的角度和长度,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中,他们用线条勾勒出整朵斗栱的立体形态,让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以全新的视角跃然纸上。在最后阶段,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CAD快捷键,精准输入坐标数值,将手绘草图转化为电子图纸。遇到复杂的制图问题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讨论解决方案,分享经验与技巧。

2435b95d5839975cfe072395f8a619a.jpg

cab2d2a78019ce95d01220f3a96ce8a.jpg

8597f62bcaffce8fd9a84ccd1d242bb.jpg

638280d8f21f7cf313fe086c5539be1.jpg

王艺蓉: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破解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柱头铺作模型中的结构奥秘。二维线条在三维空间中交织成视觉迷宫,每一次尝试,每一笔勾勒都使我受益匪浅。在绘制斗栱模型的平立剖面图与透视图时,不断的核对修改让我明白了细节的重要性,一毫之差甚至会导致整体的重建,就这样在一次次擦除重绘的过程中,对于斗栱细节的把控更为熟练,从刚开始的频繁修改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这无疑是对我专业能力的一次有效提升。最艰难的时刻,是绘制透视图时遭遇的视觉误差,但是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我一次次尝试,最终成功画出整朵斗栱的透视图。绘图之余,我也开始尝试进行CAD制图,从纸面到屏幕,除了努力提升自己的软件操作水平,还要延续绘制过程中的严谨与细致,保证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角度都与真实数据分毫不差,才能让最后的结果趋于完美。在绘制完成后,我们对于整朵斗栱的结构更加了如指掌,因此也更加惊叹于古人的匠心与智慧。梁枋之间,搭建起的不仅是精妙绝伦的木架结构,更是中华文明的卓越传承。这次实习正是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份传承的宝贵机会。

0eae02418515b9df33a4d106cd511e8.jpg

杨芷萱: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柱头铺作的CAD绘图工作。我坐在电脑前,指尖不停地敲击着键盘,那“哒哒”的声响和佛光寺檐角风铃的叮咚声交织在一起,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一开始,我还觉得那些各色的线条只是屏幕上的数字坐标,有些冷冰冰的。但当我盯着屏幕上渐渐成型、精准还原的前檐柱头铺作CAD图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在画图,更像是在和唐代的匠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线条,仿佛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这种感觉,真的挺特别的。

刚开始绘CAD图的时候,看着佛光寺东大殿柱头铺作的测绘数据,那些密密麻麻的斗栱尺寸让我头皮发麻——栌斗的宽度、栱的斜度、昂嘴的弧度,很是凌乱。再加上CAD软件有很多的快捷键,让我感到有些困难。每一个命令都需要我仔细寻找、慢慢尝试,绘图速度就比较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熟悉了这些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在绘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时候,一个细节的处理就让我花费很多时间;有时候,一个线条的绘制总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每当这时,我都会向老师请教。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问题的所在,并给出解决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绘图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记得老师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MA’刷属性,比手动调线型快十倍;‘AR阵列’能批量复制斗栱构件,像搭积木一样。”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画出了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柱头铺作的平立剖三面CAD图。看着电脑屏幕上那清晰、准确的图纸,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鼠标画下的每根线,都是与古人对话的语言,让我对这座千年木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4d211c1ae87e29c667c075d9f400d63.jpg

张语凡:

这周我们学习绘制了佛光寺东大殿前檐柱头铺作1:10模型的透视图与CAD制图。手绘整体透视图需要精准把握斗栱的空间层次与构件穿插关系。CAD制图注重数据的严谨性,通过平面、立面、剖面的系统表达,呈现铺作的层叠逻辑与榫卯细节。平面图需突出斗栱的投影叠加,着重表现铺作的层叠投影关系,清晰展现各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咬合逻辑;立面图着重刻画构件轮廓与装饰线条,突出了构件的层次变化与装饰细节;剖面图深入揭示了榫卯节点的巧妙连接,使隐藏于内部的力学智慧得以直观呈现。  

在CAD制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古人“以材为祖”的模数化设计思维,每一构件的大小、比例都蕴含着严谨的结构逻辑与精妙的审美追求。此次制图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CAD操作技能,更让我认识到,现代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传统建筑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反复调整每一根线条的曲度和位置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古代匠人“毫厘必究”的营造精神。仔细核对层叠投影关系时,亦能感知传统建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形式之美,更在于那隐藏在每一处细节中的文化密码与匠人智慧。  

二十多天的实习接近尾声,本次实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与智慧。从动员会到博物馆参观,从应县木塔模型制作现场的观摩到晋祠圣母殿斗栱的拆解组装,我们逐步建立起对古建筑结构、工艺与文化的系统认知。在模型测绘与制图实践中,我们严格遵循“材分比”原则,以二维图纸还原古建筑的精妙构造,深刻体会到传统木构“毫米级精度”的匠心。实习期间,荀建老师的专题讲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从山西地域建筑特色到文物保护工程,再到青铜镜鉴赏,使我们在专业学习之外,更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此次实习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测绘与制图技能,更让我们在亲手触摸、拆解、绘制古建构件的过程中,领悟到传统营造技艺的严谨与智慧。每一根线条、每一组数据、每一处榫卯,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重量,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与传承。

f6115ae4fdeaa40a058194e56c924fc.jpg

通过这一周的实践,同学们不仅在绘图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心灵深处与中国古建筑建立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纽带。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场以斗栱模型拼搭、测绘的实习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古人卓越的智慧,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学术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未来在古建筑保护与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字|王艺蓉 杨芷萱 张语凡

图片|古建队

一审|田冬雪

编辑|韩子怡

二审|任毅敏 段恩泽

三审|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