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文物全科班的56名同学在段恩泽、杨书景、张静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文物建筑调查与测绘实习》之古建筑踏查。同学们从太原市一路向北,从佛光寺到边靖楼,从华严寺到云冈石窟,从应县木塔到崇福寺,寻找历史的足迹。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建筑如星辰般遍布,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们跨越千年,将厚重的历史拥入怀中。
段博程:
第一天我们前往五台县进行古建筑踏查,参观了4座寺庙。
(壹)佛光寺东大殿(唐)
一座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殿依石崖而建,殿前为高13米的片石垒砌基座。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琉璃鸱吻。梁架结构为八架椽屋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七铺作双杪双下昂,昂为批竹形,补间铺作一朵。前檐五间辟板门,两尽间安直棂窗。斗栱高与檐柱高的比例近1:2;平面布局采用金厢斗底槽,佛坛占殿内1/3空间,凸显出宗教功能优先。
(贰)南禅寺大殿(唐)
它是最古木构实证:歇山顶举折1:4.77,屋面平缓深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栿上施缴背、驼峰、大斗、捧节令栱和平槫,平梁之上施大叉手承托脊槫,为汉唐时期的古制,五代以后不复出现。
(叁)延庆寺大佛殿(金)
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灰瓦顶。柱间阑额、普拍枋联结。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耍头呈下昂形。殿内彻上露明造,六椽栿通达内外用两柱,柱头斗栱里拽出三跳华栱承六椽栿。
(肆)广济寺大雄宝殿(元)
它的悬塑艺术和民间工艺很有特色,柱头泥塑兽面。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减柱造,殿内有宽敞的礼佛空间。殿内扇面墙前后及两山设有佛坛,佛坛上塑佛二弟子二菩萨,背面塑三大士像,两山墙下塑十八罗汉像,衣饰、造型尚保留元代风格。
通过今天的古建筑踏查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1. 断代方法论:掌握柱头卷杀、普拍枋形制、驼峰样式等断代要素的现场辨识技巧;
2. 保护理念:认识到五台山地区特有的“干摆墙”工艺对木构防潮的重要作用。
方小洲:
第二天清早,我们从忻州市区出发,乘车前往金洞寺。据寺内经幢铭文记载,金洞寺创建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元延祐五年(1318)重修,历史悠久,寺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文殊殿,两侧为钟楼、转角殿、三教殿及普贤殿。中轴线西边是精巧的木构转角殿,它面阔和进深都为三间,平面近似一个正方形,屋顶出檐平缓,斗栱硕大。殿内有一座做工细致的小木作神龛,其上梁架柱枋、铺作檐顶俱全。寺内的文殊殿和三教殿的斗栱铺作则十分华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从金洞寺出来后,我们转去定襄县的关王庙。大殿整体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前檐巧妙地运用了移柱造,使得大殿正立面明间特宽,次间甚窄。据大殿北侧坐斗上的墨书题记,关王庙应为金皇统九年(1149年)遗构,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关王庙之一。
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藏于黄土夯筑的城堡之中的洪福寺。洪福寺的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出檐深远。大殿内砖砌佛台之上供奉“华严三圣”彩塑,形象传神,栩栩如生。
古建筑踏查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到这些建筑的结构特征,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宋金风韵。
冯垚钰:
2025年2月26日,我们前往代县和繁峙县,实地考察了边靖楼和岩山寺两处古建筑,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和结构,体验了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独特魅力。
上午十点,我们首先抵达了位于代县的边靖楼。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木结构鼓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之一。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边靖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和功能作用有了全面认识。边靖楼高40米,三层四檐歇山顶,尤其是其内部的通天木柱和复杂的斗栱设计,展现了明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午后,我们转赴繁峙县的岩山寺,重点考察了寺内的文殊殿。这座金代建筑以独特的梁架结构和精美的壁画彩塑著称。张静老师现场拆解其结构:前檐金柱错位、丁袱移位补间斗栱、挑斡斜撑山墙等设计,展现工匠“因材施变”的智慧。我们将其与唐宋遗构对比,理解金代民间建筑不拘成法、灵活应变的营造逻辑。
本次实习中,我们对比不同时期的建筑,体悟“一梁一柱皆智慧”的营造哲学。边靖楼的规整与岩山寺的灵动,共同书写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元篇章,也为考古学子埋下了深耕文化遗产保护的种子。
付柳静:
古建筑踏查实习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大同市。华严寺的恢宏,善化寺的静谧,云冈石窟的壮美,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辉煌。
华严寺是一座集辽金明清四个朝代于一身的古建筑。上寺主殿为金代的大雄宝殿,是国内现存辽金时期规模最大的佛殿,拥有全国最大的琉璃鸱吻,殿内有清代补绘的精美壁画,明代的佛像及两侧身体前倾的彩塑栩栩如生。下寺主殿为辽代的薄伽教藏殿,殿内保存着辽代小木作“天宫楼阁”壁藏,凹字形佛坛上有辽代的泥塑佛像,其中合掌露齿菩萨最具代表性。
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辽金寺院。三圣殿为金代建筑,其以独特的莲花栱为特色,佛坛上有金代原塑华严三圣。大雄宝殿是八大辽构之一,是国内现存辽金时期第三大的佛殿,殿内有金代泥塑金身五方佛,两侧立有二十四诸天塑像,两壁存清朝壁画。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佛教艺术的宝库。既是皇家石窟,又有民间石窟,一座座石窟依山而建,佛像庄严,形态各异,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这些古建筑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也启迪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作为学生,我会努力掌握古建筑的专业知识,注重每座建筑的独特之处,为保护和传承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郝俊玲:
周五清晨,我们踏上了前往应县的路途,参与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应县木塔在蓝天下巍然矗立,斗栱层叠,飞檐翘角,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走近细看,木材相互支撑,构成独特的木构建筑。仰头凝视,木塔内部佛像庄严,壁画精美,细节体现古人智慧。触摸木柱,感受历史痕迹,仿佛听到历史回响。这座木塔不仅是建筑,也是记录中华民族辉煌的立体史书。离开木塔,我们前往附近的净土寺。这座寺庙虽小,却别具一格。大雄宝殿内藻井精美,彩绘华丽,仿佛宇宙浓缩其中,我感受到古人对信仰和美的追求。
下午,我们坐车前往朔州,探访另一座古建瑰宝——崇福寺。弥陀殿内,塑像栩栩如生,壁画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漫步在寺庙中,感受着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古寺的屋顶上,为这座千年古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更显庄严神圣。
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深刻体会到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夕阳余晖下,古建筑犹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熠熠生辉;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犹如黄宝石般璀璨夺目;木柱与梁架经历岁月洗礼,如同时光的指针静静矗立,诉说千百年来的故事。建筑作为生活的载体,经历岁月的风霜,成为文明的见证和象征。山高路远,且行且长,我们文物全科学生关于古建踏查的脚步还未停歇。
文字|段博程、方小洲、冯垚钰、付柳静、郝俊玲
图片|古建队
一审|李静怡
二审|任毅敏、段恩泽
三审|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