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研学实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学实习
【考古实习】测经纬于古庙,绘方圆于今屏 ——2022级文物全科班古建实习队实习收获(七)
2025-04-24

本周,我们小组对平遥古城武庙展开了系统的测绘与调研工作。作为明清时期的重要祭祀建筑,武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建筑形制与细部装饰也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实地工作中,我们首先对武庙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初步勘察,完成武庙整体平面草图的绘制。我们主要对武庙中的献殿及其侧边掖门与边廊、山门、钟鼓楼进行了草图绘制。同时,针对庙内献殿、山门、钟鼓楼等建筑进行了大样绘制,采用卷尺测量与拍照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多处大样图的绘制,为后续建筑测绘工作积累了基础资料。我们还对庙内现存的清代碑刻以及现代碑刻进行了系统整理,通过拓印与文字摘录,梳理了武庙历代修缮信息及捐建人名录,这些文字资料为还原武庙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佐证。

实习心得:

李子晔:在平遥古城内的武庙实习是一次独特且极具意义的经历。实习期间我与同学合作,主要对南城武庙山门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山门横剖面图的草图绘制、山门柱间斗栱草图绘制(斗栱绘制涵盖仰视图以及剖面图),还有山门的测量工作。

当开始绘制山门横剖面图的草图时,我深刻感受到古建筑的结构复杂而精妙。每一个构件的位置、形状和比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需要仔细观察山门的实际结构,从墙体、屋顶到柱子的布局等,一点点将其转化为纸上的线条。同时,斗栱的草图绘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绘制仰视图和剖面图时,我要准确把握斗栱各个部件的形状、尺寸和连接关系。这使我对斗栱的力学原理和装饰功能有了深入地理解。草图绘制完成后,我们对山门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测量。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地操作测量工具,如何处理测量中的误差,以及如何将测量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些精确的数据是我们深入研究古建筑的基础,只有准确地测量,才能为后续的修复、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整个过程中,我对古建筑的敬畏之情与日俱增。平遥古城的武庙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木柱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绘制草图和测量的过程中,我像是在与历史对话,生怕自己的一个疏忽会破坏这份珍贵的遗产。这种敬畏之心也让我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实习让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在草图绘制方面,我的绘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我学会了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建筑的结构和细节,如何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复杂的建筑构件。在测量工作中,我掌握了多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些技能不仅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热爱。

李禹宏:平遥古城的武庙,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最近一周我们小组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测绘探索。钟鼓楼、连廊和掖门是武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在测绘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挑战。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梁架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些建筑上的彩绘也已经褪色模糊,难以辨认原本的图案。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我们探索的脚步,我们采用了传统测绘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用皮尺、水准仪等工具对连廊和掖门的整体尺寸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一个关键部位的长度、高度。在测量梁架结构时,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我负责攀爬木梯子,近距离观察梁架结构;其他小组成员则在地面记录数据,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一些复杂的节点,我们反复测量、讨论,力求还原其最真实的构造。

此次测绘旨在深入挖掘武庙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关羽祭祀地,武庙曾是官方和民间活动的中心,体现了社会文化和精神信仰。其建筑和梁架结构不仅展示了历史记忆,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下周的时间,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武庙的建筑,把这次测绘的成果转化为更丰富的学术资料,为古建筑保护与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智玄:作为一名文物全科专业学生,这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CAD的绘制与平遥武庙的标高测绘。站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前,我不仅感受到了这座建筑的精妙技艺,更在团队协作与专业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

将纸质平面图草图转化为CAD的过程,发现了许多在草图里没有标注的尺寸,经历了反复的补测才将数据补充完全。绘制CAD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柱网到墙体一步步绘制,确保了每处细节都与实际测量数据吻合。绘制过程中,武庙的精巧结构让我惊叹不已。标高测绘需要精确记录建筑的垂直高度数据。我们小组对整个平遥武庙进行了测量。实际操作远比想象中困难:整体建筑大,来回地调整基准点,测量了200多个数据,经历了一天的测绘,才基本把武庙的整体标高与下水口测量完毕。测量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仪器操作,有人记录数据,有人举标尺,分工合作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测绘不仅是我们文物全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更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站在武庙的庭院中,望着古建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更加坚定了用专业知识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这次测绘实践,让我在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与文化认知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成长,也为我未来的学习之路点亮了明灯。当千年古建遇上现代科技,我们这一代学生,正在用手中的仪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承故事。

穆鹏宇:本学期古建筑实习的第三阶段是实地对平遥古城内的古建筑进行包括图纸、CAD软件在内的实地测绘,我分配到的建筑是平遥武庙的山门,主要负责绘制山门建筑的平面图及门和栅栏的大样图。我先通过肉眼观察确定诸如柱础、条石、门槛、墙体等构件的位置和大致的比例关系,在纸上画出草图的大体轮廓和基于柱础石中线绘制而成的轴线,接着再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认真量取每个部件的长和宽,在草图上进一步增添尺寸标注、条石的铺装方式等具体内容,最终绘成成图,另外还誊抄廊下碑刻,尽可能详细完成我负责的部分。本星期,我们在随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塔尺、水准仪等设备测量山门檩条、梁架及各种斗栱大样的标高尺寸,同时也在室内绘制符合标准的CAD图纸。通过这一个多星期的古建筑测绘实习,我明确了古建筑现场测绘的具体步骤,初步掌握测绘过程中的使用技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各部件名称和具体部位,学习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应用CAD这一软件来达成想要的图纸效果,为进入单位后可能遇到的测绘任务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南北泽:这一周我们继续平遥武庙的测绘工作。作为钟鼓楼、东西连廊和掖门的负责小组,在上周完成的平面和剖面草图基础上,我们对整体数据和细部构件进行了测量。

在本周的测绘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水准仪和塔尺完成测量。使用水准仪工作,首先要确保水准仪位置与高度:通过旋转下方三个脚螺旋,调节仪器上部的水平状态。在气泡观察窗内,检查气泡是否居中。完成高度调节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先由上方缺口确定大致位置,再调节目镜中塔尺的位置以及焦距,确保目镜内可以清晰看到塔尺上的数据,根据十字线的位置进行四舍五入读数。我主要负责了小组的测绘数据记录以及汇总核对工作。在测量过程中,我需要向测量同学讲清需要测绘的位置与具体细部构件,确保测量数据的全面与完整。测量完成后,我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核对与检验。制作数据表,对缺失、误差、错误数据进行记录和更正,将整体数据与细部构件数据进行比对核验,确保了测绘工作的严谨与准确,也为接下来图纸和CAD的绘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建筑测绘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理解的起点。站在武庙钟楼二楼远眺,平遥古城的青灰色屋顶如波浪般起伏,每一片瓦当都藏着未被讲述的故事。作为文物全科生,我们既是守护者,也是传承人。我们的使命,便是以敬畏的心态,通过我们的双手与眼睛,让这些凝固的历史,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保持温暖的体温。

暮色中的平遥武庙飞檐渐染霞光,测绘团队的点点滴滴与古建轮廓交相辉映。经过十余天的实地奋战,从青砖墁地的精密测量到斗栱梁架的数字化,同学们在测绘实践中完成了一场传统营造智慧与现代测绘技术的跨时空对话。手持塔尺丈量千年营造法式,数字屏幕重构古建三维密码,这场沉浸式课堂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文化遗产不是简单的描摹复刻,而是要用科技赋能匠心,以数据延续文脉。在下周的实习中,我们会继续深入探索平遥古城武庙的每一处细节,将测绘成果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文字|李琬琪 李子晔 李禹宏 刘智玄 穆鹏宇

编辑|何 晔

图片|古建队

一审|李静怡

二审|任毅敏 段恩泽

三审|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