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研学实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学实习
考古实习|在档案褶皱里触摸文明温度 ——2022级文物全科班博物馆队实习收获(四)
2025-03-22

  本周我们继续以档案为舟,深耕山西考古博物馆藏品部的文明密码。从青铜器数据的校准到陶器纹饰的描述,从文物病害的微距记录到文明脉络的系统梳理,每个小数点都在丈量历史厚度。在这里,我们用专业守护文物的“呼吸”,让考古数据成为文明传承的基石。

1+封面.jpg

2.jpg


实习心得:

崔艳菊:

本周,我继续全身心投入到文物档案登记工作中。在登记期间,我们对每一件器物都展开了极为精细的描述。仔细端详器物,其材质纹理清晰可见,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工艺细节更是不容小觑,从雕刻的技法到拼接的手法,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而整体造型特征,则是器物风格的直观体现。

这一严谨的工作过程,对我们能力的锻炼效果显著。我们的观察力越发敏锐,能精准捕捉到器物上的年代痕迹,这些痕迹宛如历史的密码,等待我们去破译。文字表达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能够精准运用恰当的词汇,将器物的独特之处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来,仿佛让这些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述往昔的故事。

3.jpg

郭璟熙:

初入藏品部,面对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的文物,我心中既怀揣着敬畏,又充满了好奇。这些文物仿佛是岁月长河中沉默的使者,它们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故事等待被发掘和记录。而藏品档案填写工作,便是搭建起我们与这些古老文物之间沟通桥梁的重要一环。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藏品档案填写工作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描述都关乎文物身份的准确界定和历史信息的完整传承。从文物的基本特征,如尺寸、材质、颜色等,到其来源、流传经历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都需要我们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和记录。这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博物馆的社会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传播历史文化的重任。而藏品档案填写工作则是博物馆履行这一职责的基础和保障。

此次实习让我走进了文物管理与保护的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成长。

4.jpg

孟钰婕:

在山西考古博物馆藏品部的实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起初,面对整理馆藏藏品档案的任务,我只觉得繁琐,可深入其中,才领略到个中意义。

日常工作里,我依照表格,逐一审校藏品的名称、质地、数量以及长宽高等基础数据。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实则是文物身份的关键密码。核对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数点的错位、一个字符的偏差,都可能让文物的信息失准,从而切断后人与历史对话的线索。

面对藏品照片,我运用考古学专业知识,查阅大量文献书籍与报告,对器物形制展开细致描述。像碰到夏代的豆、罐、碗、盆等器物,记忆瞬间被拉回暑假的考古工地,曾经实践积累的经验派上用场,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认知与判断。此外,在整理明代琉璃藏品资料时,大量明代藏品资料成为我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通过它们,明代的生活器具、生产工具、出行工具和贮藏用具逐渐清晰,我看到了明代人民的生活百态,感受到了明代社会的烟火气与历史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与组内成员的密切协作不可或缺。我们一同攻克难题,有效避免了信息录入失误。藏品部的工作,表面平淡,实则意义深远。它让我在耐心与专注中,领悟到历史传承的重量,也激励我在这条守护历史的道路上,继续笃定前行。

5.jpg

青春笔尖触碰历史年轮,档案在专业丈量中苏醒文明,微距记录病害纹路,协作搭建传承桥梁。当数据校准成为时光密码,文物呼吸在数字时代延续。实习教会我们:守护文明既要考古热血,更需档案匠心。未来以严谨为舟、热忱为桨,打捞文明碎片,续写文明新章。

文字|崔荟洁

图片|博物馆实习队

一审|暴亚玲

二审|贠泽荣

三审|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