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2023年4月15日至4月16日,在张亮老师的带领下,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的22名同学前往忻州市、大同市,进行为期两天的中国考古学课程实习。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修行场所,被称为紫府,为“洞天福地”之一。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北魏时期五台山佛教及寺院建筑群达到了第一次繁荣,成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隋唐两代,随着《华严经》的流行,文殊菩萨崇拜异常盛行,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成为全国佛教中心。而我们第一天的目的地便是位于此处的南禅、佛光二寺。
上午九时许,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位于五台县东冶镇的南禅寺。寺宇坐北向南,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参观中,张亮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主殿建筑结构与斗拱的“前世今生”。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老师也都耐心地进行解答。
第二站便是佛光寺,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地面建筑遗存之一,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东大殿绝大部分建筑构件保持了唐代初建原构,并且保留了众多创建时期遗留下来的泥塑、壁画和题记,整体结构完整,蕴涵丰富,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漫步寺庙之中,入目是竖起的木柱,横架的梁枋到斗拱飞檐,如书法佳作,一笔一画,一撇一捺于天空勾画。不禁感叹传统建筑构架之精妙。
告别忻州市,我们来到大同市博物馆。《魏都平城》陈列厅展出的司马金龙墓陶俑阵精选了司马金龙墓出土的238件陶俑以“俑阵”的形式展出陶俑均由釉陶制成共有6种人物构成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一步跨千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形态展》将民族志与历史、实物资料相结合,讲述彝族特殊传统以及1956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一越千年”;《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中展出的非洲面具、人偶,向我们展示了非洲地区不同的生活、宗教图景。
旅程的最后我们来到云冈石窟,远远望去,一座座石窟耸立,只见漆黑一片。可进入石窟,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便是满天神佛,那五光十色的彩,飘逸灵动的造型,便叫人窥见几分北魏风月——北魏在其一百多年的相对稳定统治里,于微笑中刻进了某种信仰。云冈的佛像,无论早期的类犍陀罗风格、中期的凉州风格、还是后期的南朝风格,佛像大多面带微笑,又给了微笑以无数种诠释。在那个动荡的、黑暗的、困苦的时代,佛陀的微笑就是劳苦大众的希冀。
大巴车摇摇晃晃离开大同,本次实习也告一段落。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本次实习,课本上的文字转为生动的旅途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