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山西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学科名称: 考古学
单位名称: 历史文化学院
学科负责人: 陈小三
联系电话: 15035186653
填报日期: 2022.3.17.
山西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制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科负责人
陈小三,男,1985年生,山西长治人。2003—2007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7—2012年就读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3月—今,在山西大学工作。2021年评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2)学科简介
考古学科1978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十三个最早创办的考古学科之一。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获得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设立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学科方向和带头人等
目前考古学科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和科技考古。其中史前考古术带头人为李君教授、王炜林教授,夏商周考古带头人为谢尧亭教授、陈小三教授,科技考古带头人为侯亮亮教授。
(4)学科梯队情况:师资队伍数量、各层次人才数量、获批科研团队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学院专职教师21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
科研团队情况:
①史前考古团队:李君、宋艳花、王炜林、霍东峰、赵杰、王小娟、郭梦雨、石晶。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
②夏商周考古团队:谢尧亭、陈小三、王炜、张亮。教授2人,副教授2人;
③历史时期考古团队:刘辉、郝军军、武夏、金智炫(韩)。副教授2人,讲师2人。
④科技考古团队:侯亮亮、陈涛、邓惠、侯侃、李佳伟。副教授3人,讲师2人。
二、 2021年度学位授权点进展情况
1.学科建设举措及发展成效
2021考古学科获批横向项目多项,总计经费达3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数十篇。获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谢尧亭教授的专著《倗金集萃》、《霸金集萃》出版,介绍了山西绛县横水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的最新材料,在学界引发了重大反响。王炜林教授的专著《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出版,展示了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纵向脉络、彩陶繁盛期社会的横向剖面,还原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历程。
2021年考古学科发表论文一览表
姓名 |
论文名称 |
发表期刊 |
日期 |
张亮 |
中原地区战国时期洞室墓研究 |
考古 |
2021-02-25 |
侯亮亮 |
Human subsistence strategy in the Ordos Plateau, Inner Mongolia, China,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using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 |
2021-05-05 |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
考古 |
2021-05-05 |
|
磁县南城遗址先商文化时期人群来源多元化的锶同位素证据 |
第四纪研究 |
2021-01-25 |
|
看,动物考古的科技“武器” |
光明日报 |
2021-09-16 |
|
侯侃 |
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的古人口学 |
人类学学报 |
2021-04-01 |
郝军军 |
沁源正中村金墓札记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2021-07-15 |
陈涛 |
Starch grains from human teeth reveal the plant consumption of proto-Shang people (c. 2000–1600 BC) from Nancheng site, Hebei, China |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
2021-08-20 |
李君 |
云冈石窟:文化交流融合的瑰宝 |
中国民族 |
2021-07-25 |
王炜林
|
陕西高陵杨官寨考古与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 研究 |
中原文物 |
2021-10-20 |
彩陶与史前中国的文化融合 |
文博 |
2021-09-23 |
|
陕西彩陶的发现及其文化意义 |
文物世界 |
2021-03-12 |
在人才引进方面,考古学科目前正在引进的还有3-5名著名学者。优秀博士今年引进1名。优秀人才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学、科研实力。国内外合作方面,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我院与山西省文物局及其下属单位的合作。
2.人才培养成效
考古学科重视实践和实验平台建设,两者的建立使得学生可以得到规范扎实的实践训练,考古学科培养研究生拥有固定的大同吉家庄实习基地、山西省博物院实习基地等。
2017年,在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遗址建立了“山西大学吉家庄田野考古教学实践基地”。目前仍在持续进行使用和建设。
考古学科也正筹划建立考古学综合实验室与生物DNA实验室两个专业实验室。
考古学科还积极为在校生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支持;
从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反馈的数据看,用人单位对考古学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毕业生在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素质。
3.师资队伍发展成效
目前,考古文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专职教师中博士化率达90%,38%有海外访学经历。
考古文博学院还增加多位来自北京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日本京都大学等单位的外聘教师和客座教授。
4.社会服务/校企合作
为了推进考古学科发展,考古文博学院为长城遗产保护利用贡献智力支持;为全省公安系统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提供协助;吉家庄实习基地助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创办“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推进优秀文化的传播;参与全国各地基建考古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三、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验设备不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考古学科将积极推进和山西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馆的合作,推进考古学科发展。
2.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年轻优秀博士,加强梯队建设。以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中心,优化凝练专业发展方向。以培养专业团队和中青年教学骨干为核心,采取奖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
3.增加田野考古资金投入,改善现有教学实习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尤其是高新装备设施的购置与使用,如全站仪、RTK、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切实提高田野考古教学水平。加强与省内外相关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
4.完善考古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积极估计研究生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5.积极推进2022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