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参观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太原文庙,带领社团成员实地参观,第二部分为参观山西考古博物院特色展览——“绣罗童裳——馆藏近代童服装饰纹样展”、 “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共赏建筑之美
太原文庙占地面积3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前后四进院落式布局,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影)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两侧还有乡贤祠、名宦祠等。现存建筑年代均为清代。
工作人员带领社团成员进入文庙,详细介绍了照壁、棂星门、大成殿等文庙古代建筑的特点并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随后进入大成殿,殿内主要为了孔子的相关展览,系统展示了孔子学说的文化含义。
参观特色展览
“绣罗童裳—馆藏近代童服装饰纹样展”
本次展览分三个单元,展出品类涵盖帽子、围涎、肚兜、衣服、鞋等,以童服上的装饰纹样为主线,通过精美刺绣中传统的民俗元素,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童服风尚以及不同纹样的演变发展,体会长辈对孩子的祝福、期许,感受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
志愿者们重点讲解了纹样的起源、寓意及发展状况,很好地拓展了社团成员的相关知识。
“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讲述兔的动物形象。该展选取的是商周玉兔、兔尊、兔形车辖等先秦文物。第二单元展现兔的神兽属性。该展取材于山西最早绘有生肖形象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墓中有完整的、形象写实、呈祥瑞之态的生肖图,其中生肖兔体型丰矫、大眼长耳、后腿腾空,做奔跑状,惟妙惟肖。第三单元表达了兔的美好寓意,主要有砖雕、陶瓷等文物。
“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期间考古成果展”
“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实施228项田野发掘工作,揭露面积达21.4万余平方米,完成3000余件青铜器、牙骨角器、玉石器、陶瓷器的保护修复。
跟随者志愿者的脚步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同平城北魏墓出土的石灯,灯上雕刻莲花、忍冬、伎乐人物、龙纹,是平城艺术的精湛之作。志愿者详细介绍了石灯的雕刻内容,以及纹样含义,指出石灯上雕刻的伎乐人物鼻子高挺、眼窝深遂可能为鲜卑族人。
展览第一单元“延伸了历史轴线”,主要展示了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大同李汪涧遗址等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单元“增强了历史信度”,重点展示夏县师村、临汾桃园、偏关天峰坪、绛县西吴壁、夏县东下冯、闻喜千金耙等地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反映了距今7000-3300年黄河中游地区的璀璨文明。
第三单元“丰富了历史内涵”,展出了闻喜酒务头、翼城大河口、襄汾陶寺北墓地等出土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阐释了山西地区中原化历程,深化了对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的认知。
第四单元“活化了历史场景”,北朝至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两次民族融合高潮,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互鉴,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并在东亚和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山西是北朝核心统治区域,大唐龙兴之地,也是宋元时期北方经济文化重心,明清晋商耕耘的大舞台。近年来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场景。
Ending
山西大学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康振表示“本次文庙之旅让我学到了很多文物的相关知识,也增加很多关于古建的认识,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在这次参观活动中,我们一起感受文化遗产的深厚魅力,面向现存的古代建筑,仿佛能面见那个历史瞬间,透过满是铜锈的铜器,仿佛可以看到由青铜铸就的伟大时代,身临其境才能心有所感。此次参观活动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次与文协的相遇。
特别感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